资民函〔2024〕18号
资阳市民政局
对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
第137号建议答复的函
刘胜代表:
首先,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关心,根据《关于打造长寿雁江发展银发产业的建议》(第137号建议)的具体内容,我局会同雁江区人民政府、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行认真研究,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。
一、关于“制定发展规划”的建议
市委、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近年来,先后印发《资阳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0)》《资阳市“十四五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》《资阳市“十四五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》等养老、银发产业相关发展规划,同时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,推动银发经济重点项目纳入年度重点项目计划,促进银发经济尤其是银发产业融合发展。
目前,“十四五”进入冲刺阶段,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已提上议事日程。下一步,市民政局、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将把银发经济发展纳入行业领域规划思考,系统布局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,同时指导雁江区抢抓项目申报期窗口,对照国家“十四五”民生领域资金支持政策和《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案(2025-2030年)》,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、服务对象总量和服务需求,科学编制服务设施建设方案,做好养老、银发产业相关项目储备,打好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。
二、关于“完善基础设施”的建议
近年来,我市坚持项目引领事业发展,在养老服务及大康养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。一是设施供给基础较好。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机构93所,其中雁江区已投用养老机构29所,县级直管失能特困供养机构1所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所、民办养老机构4所。辖区内市社会福利院被评为全国优秀养老服务单位,市老年护理院成功创建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。全区已建有老年医院2家,医养结合机构4家,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,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6家。在雁江区范围内建设了天府花溪、晏家坝乡村公园、佛山橘海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,水龙灵度假村、字库山公园等康养旅游设施。二是加快补缺能力短板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市已争取到中、省养老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资金超过1亿元,专项债资金超过2亿元,先后支持建设了市老年护理院失智老人养护大楼、市老年病医院、市老年护理院二期、雁江区中心养护院、安岳县周礼养护中心等项目,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弯道超车,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超过55%,其中雁江区机构养老、医疗服务能力位居全市首位。三是居家社区养老快速发展。2020年以来,在全市范围布局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,仅在雁江区范围已建成5个,实现街道层面覆盖率100%,搭建起了“居家社区15分钟服务圈”服务枢纽,并率先在四三一社区探索了老年助餐服务模式,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实现全面升级。2024年,雁江区实施“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”项目,为辖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427张,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.27万人次,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改造、紧急呼叫、活动监测、老年用品、生活照料、基础护理、探访关爱、健康管理等多元化、全方面的养老服务。
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推进城市养老提质工程及农村养老能力提升行动,统筹谋划好项目策划、包装、争资以及支持政策的优化调整等,将重点加大对雁江区养老、银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及投入,推动雁江区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、服务对象总量和服务需求,分期分批实施养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,在服务供给数量、水平、能力等方面成为全市排头兵。
三、关于“培育人才队伍”的建议
截至目前,我市已建立多层级人才培养培训制度,在3所职业院校设置了相关专业,在23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设了培训课程,连续9年分层分级举办养老护理人才专题培训,连续3年选派养老护理骨干参加成都都市圈专业人才培训,对养老机构院长、养老护理人员的轮训实现100%覆盖。已出台《资阳市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及从业年限补贴实施方案》,提升养老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,每年组织养老服务领域护理人才参加省级、市级技能竞赛,打造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。目前,雁江区150余名养老护理员15人职业技能达五级、3人达四级。
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加强政策引领及定向培养,推广政府、院校、机构三方合作的人才培育模式,持续开展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及评先评优,坚持落实养老护理员“两项补贴”制度,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及职业认同感、荣誉感,推动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发展。同时,采取公建民营、民办公助等模式,引进培育专业服务企业或团队,增强养老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厚度,通过市场化发展,培育一批管理人才、专业人才、护理人才等。
四、关于“推动产业创新”的建议
一是创新经营服务模式。雁江区采取由政府引入政策、国企垫资建设、社区具体负责,“公益 普惠 商业消费”的运营模式,在莲花街道向阳社区试点,以社区食堂建设为基础,按照“1个中央厨房 N个助餐点位”的方式,建立“建设补助 就餐补助”双补机制,大力发展示范性老年助餐网络。截至目前,助餐服务约3000人次,补助养老助餐资金5.2万元,经营流水达20万元,既实现国企和社区微盈利,也推动了老年助餐全域化、网络化、亲民化。二是搭建数智康养平台。按照“健康资阳”的总体规划,搭建新型数智康养城市“1 1 3”平台,即1个老龄医养结合远程协同体系,1个老龄全生命期医疗健康档案,以及远程门诊协同、慢病服务管理、医养服务等3个平台。通过物联网链接社区和居家医疗监测设备,打造居家和社区慢病管理场景,并整合到老龄全生命期医疗健康档案,形成数据资产。2023年9月以来,在雁江区9个社区开展试点,已与8000余名老年人医养签约,初步构建起面向老年居家养老服务的体系。三是推动产业建成投产。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,现已在雁江区建成中国牙谷科创园,其中标准厂房14万平方米,入驻企业37户;口腔孵化园5.8万平方米,入驻企业20户;正在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二期共11.8万平方米。依托高仙机器人、越海科技等企业,大力发展机器人制造产业,将推进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。
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推动产业创新,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、养老照护服务等刚性需求发展,在数智化服务、老年用品产品生产销售、老年助餐、居家信息化等领域搭建消费场景,促进银发经济释放及能力挖掘。同时,我们将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,多渠道支持企业主体介入,促进养老与健康、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家政等行业融合发展,逐步形成产业链条长、覆盖领域广的养老新业态、银发新经济。
五、关于“加强政策支持”的建议
目前,我市养老服务领域的支持政策暂与中、省保持基本一致,先后出台涉及养老服务、银发经济的地方政策以及规划40余个,明确了资金扶持、税费减免、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,其中2023年全市税务部门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达1564.81万元,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同时,我市已出台《资阳市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责任分工方案》等行业领域监管制度,建立起了职责明确、分工协作、科学有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,养老服务机构、企业、组织的发展权益以及老年人权益均得到有效保障。
下一步,我们将结合地方实际,在国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背景下,逐步优化行业领域支持政策,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支持政策动态调整机制,充分发挥好税收政策、资金扶持的杠杆作用,培育一批市场主体,支持民间资本、社会力量可持续发展,鼓励连锁化、专业化、规模化建设及运营。
六、关于“建立合作机制”的建议
一是强化合作交流。连续五年参展参加省老博会,连续三年参加成都老博会,发布各类养老服务相关合作项目及事项70余个,先后与省内外60余家专业企业、高校、组织等实现落地合作或意向洽谈。与成都市、眉山市、德阳市民政局建立了合作关系,就养老领域协同发展明确了多个合作事项。二是加强学习借鉴。雁江区学习借鉴成都模式,推进“幸福雁江”试点项目,发展独具特色的社区养老“雁江模式”。通过雁江区“长寿之乡”品牌赋能,打造社区嵌入式康养驿站,邀请省、市中医药名医坐诊,不定期开展社区医疗义诊活动,提供中药调理、针灸推拿等服务约2300余人次。与“榕树家”连锁中医馆等企业初步达成入驻意向,争取到资阳首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创建项目,引导本地养生理疗馆向社区服务点汇拢,每个街道落地1至2个社区医疗康养机构系。三是引进培育企业。加强与国内规模化、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企业深度合作,培育和引进品牌养老服务企业,创新政企合作模式,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。目前,已引进上海九如城集团运营雁江区431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,培育了银杏、承欢居等本地服务机构及企业。
下一步,我们将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、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等战略机遇,推动与成都、重庆、眉山、德阳等地的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,在打造资阳养老品牌的同时,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行业主体,引入先进服务理念及模式,提高养老服务领域整体水平。
七、关于“创新投融资模式”的建议
在投融资领域,我市鼓励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、银发产业的建设和发展,支持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、理财、保险、基金等产品发展。
下一步,金融领域将针对养老机构贷款难、融资难等问题,加大信贷投放、保险保障力度,拓宽直接融资渠道,逐步完善市场差异化制度安排,适应各发展阶段、各类型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,推动进一步优化投融资服务。
八、关于“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,负责养老、银发产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”的建议
市级层面已设置老龄工作委员会,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,机构改革后老龄办工作职能将划入民政部门。雁江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《资阳市雁江区农村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能力提升行动方案(2024—2025年)》,其中提出改革管理模式,即建立“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”制度,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组建“养老服务指导机构”,其指责将加强养老、银发产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。
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,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如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,请及时反馈我们,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。